55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快穿之路人甲奋斗成大佬 > 第106章 我在聊斋中当女鬼(21)

第106章 我在聊斋中当女鬼(21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水淼和沈瑜一行人就在渤海郡的海岸上视察。朝廷的旨意已经下来了,渤海的盐场彻底归于沈瑜所有。

当然这里面又有沈瑜和沈端的交易,沈瑜需要拿出五成分给沈端,相对应的,沈端也会同意渤海的盐场,沈瑜不仅拥有制盐权,运输销售也能一并落实。

天下百味盐为首。水淼自然重视盐的战略地位,渤海郡和临川郡相邻,有漫长的海岸线,而且多港湾滩涂,对于发展海盐,有良好的基础。

以往民众直接用海水煮盐,后来改用晒沙土,清水淋滤盐土,过滤出卤水,再煮卤成盐,通过这种方法煎制出的盐称“热盐”。 这种就需要大锅装满盐卤水用柴薪煮盐,耗费柴薪非常巨大,煮盐的人称“灶丁”,因为盐的巨大利益,灶丁被压迫地非常厉害。

而现在水淼在古法晒盐的基础上提出了埕坎晒盐法。这种方法就是在海滨潮水线之处,建盐埕,再分为坎,然后引潮水入埕坎内,经日光曝晒结晶成盐。这种新方法省去准备盐卤这一工序,劳动强度大大降低,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。

不过生产出来的这种盐是粗盐,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,以及可溶性杂质等,需要再进一步提纯。对现在的临川郡来说,简单的化学已经不是问题了,粗盐提纯更是可以大规模应用。

“据估计,整个临川郡和渤海郡的海岸线一年下来就能够制出800多万斤的精盐,这还是最开始的估算,要是技术精进之后,这数量只会多而不少。”

沈瑜听着水淼淡然的话,整个人呼吸都急促了。水淼是在现代社会待过的,她对随处都可见的食盐没办法像古人一样重视,最多就是感慨当下的制盐效率的低下。

但是沈瑜不同,他知道现在的盐产量全国一年加起来也不过百万石,其中海盐产量居首,产量约为50万担,池盐次之,年产约20万担,井盐较低,年产约数1万担,合计起来不过8500万斤左右。

这对比太悬殊了,一个盐场就能占据当前全国近十分之一的产量,还全是精盐,要是全国的海盐都采用了这样的技术,那么天下人人有盐可吃就不是痴心妄想了,沈瑜想到这个可能会在他手中实现就心潮澎湃。

水淼看穿了他的心思,说道:“这是理想的状态,但是现在的情况,越是发达的技术越会成为当权者和公卿世家的敛财手段,你以为他们会因为盐产量的提高而降低售价吗?不,不会的,他们宁可将盐堆积如山或是倾倒于海里,也不会让利一毫。君瑞,这件事需要你来做!”

沈瑜想到现在上层的腐烂,不得不说他师父说的对。现在说什么都还太早,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将盐场建造起来,这需要大量的人手,不过这世道最不缺的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民了。

青州这边因为有临川郡的发展,连着带动着整个州都是风平浪静。

但随着王朝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斗争加剧,百姓更加民不聊生,张峤靠为民治病的道路发展徒众几年间达几万之众,遍及徐、幽、冀、荆、扬、兖、豫等州。

随着他一声令下,喊出了“伐无道,等贵贱,均贫富”的口号,自称太平军,率领群众发动起义,各大州也纷纷响应,原本零零散散的起义军都统一了口号,一起加入了太平军。

一时间,各地太平军的起义声势浩大,平叛的军队都分身无暇,天下乱了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